近视问题要注意,也莫让“治疗机构”贩卖焦虑

来源:红网 时间:2023-07-10 08:05:21


(资料图)

随着暑期来临,未成年人近视矫正、视力防控逐渐升温。不少家长期待在假期通过康复治疗矫正孩子的视力。然而,鱼龙混杂的近视康复治疗市场,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,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尝试一些项目后大呼上当受骗。(7月8日《法治日报》)

近年来,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,少年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越来越早,加之学业压力的繁重,近视问题在这一群体频频出现。根据2021年的监测数据,截至2020年,我国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为52.7%,将这一数字结合我国的人口基数来看,青少年近视群体相当庞大。与之对应的是,视力保健与视力康复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,随着此类机构的纷纷涌现,难免会出现机构良莠不齐以及利用家长对孩子的“近视焦虑”“收割”消费者的行业乱象。

面对机构的“贩卖焦虑”,眼下治理虚假宣传尤为重要。这需要在公众层面广泛普及近视知识,不仅要让近视知识进学校,让孩子们了解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;也要进家庭,让家长认识到近视可防不可逆,从而避免被“降低度数”“恢复视力”等噱头吸引从而轻信机构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、相关方面知识与经验的不足,以及解决孩子近视问题的迫切心理,不少家长很容易陷入到机构的宣传“套路”当中。因此,从机构方面,要加大监管力度,使其明确所提供的治疗服务和保健效果,展示真实的治疗和保健情况,不夸大,不弄虚作假,不利用信息差欺骗顾客,遵守诚信经营之道。

其次,规范视力保健与治疗市场,对相应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设立准入门槛,是使这一行业发展更加健康的必由之路。对于机构内的专业群体,如视力矫正指导师、视力保健医师等,持证上岗很有必要。只有让具备专业知识与相关资质的人员进入机构,提供符合宣传口径且更加专业优质的视力保健与治疗服务,而非为填充迅速扩张的机构人员空缺,大量吸纳在第三方机构接受简单培训就冠以“医”“师”之名的经验尚不充分的从业者,才能更好地优化行业整体生态,以“质量”而不是以“营销”吸引消费者,减少“贩卖焦虑”情况的发生。加强监管力度,严格把关的同时拓宽消费者的意见反映渠道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“贩卖焦虑”的营销欺骗行为。某些培训机构“没有从业经验没关系,重要的是表达能力好,有销售经验”的态度绝不可取。

最后,家长也要正确看待近视问题,不将近视视作“洪水猛兽”对于缓解“近视焦虑”情绪也同样重要。诚然,家长们都不希望孩子近视,但当下客观条件以及学业压力也使得近视现象的早发成为趋势。探索一些科学的防控措施,给孩子多提供一些户外锻炼和活动的机会,尽量延迟近视的发生时间,减轻近视程度才是治本之策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应注意到,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应的减负措施,青少年的视觉健康状况有望得到改善。
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孩子的眼睛因为近视蒙尘,爱子之心人皆有之。视力防控与保健机构首先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而不是试图从庞大的青少年近视群体与他们父母急切的背后发现“商机”,从而以“贩卖焦虑”达到盈利目的。相关部门也要出台相关措施条例,推动这一行业的逐步规范。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关乎未来,视力矫正与保健机构无疑在青少年的近视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敢于担当,而不是“贩卖近视焦虑”;悉心指导,而不是“利用信息差距”,才能呵护好孩子的眼睛,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。(梁宇飞)

  • 热门推荐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太平洋日报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